首页 > ag新闻中心 > 酒店行业动态

Ag贵宾会官网|IBM希望在硬件方面向中国开放技术(图)

发布时间:2025-10-15 18:10:21    次浏览

罗睿兰 罗睿兰主导全球六大指令架构之—(POWER)的IBM公司董事长罗睿兰23日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表示,IBM希望在硬件方面向中国开放技术。她解释说,IBM作为一家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希望能够在硬件方面向中国开放技术。也就是把作为硬件的POWER架构授权给中国公司,使得中国国内的公司也能设计、制造芯片、服务器,最终建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多位芯片领域的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说,全球高性能芯片(能耗高的CPU芯片)主要生产方是英特尔和IBM。目前中国市场有6个指令架构同期竞争,是全球架构最全的市场。其他的还包括像ARM这样功能稍弱但是由于能耗低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领域的主流架构,但很少涉及服务器芯片领域。其中,IBM主导设计的Power8和9主要用于对计算要求较高的银行以及数据中心,其最强的竞争对手是同样以功耗高、性能强为特点的Intel主导设计的X86。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中国市场正在发生的数字变革,这也与IBM根据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做出的战略调整有关。过去IBM公司拥有全产业链业务,包括芯片架构设计、代工,到服务器和处理器的生产制造。目前,IBM公司全产业链却在中国市场面临相当大的竞争压力,既有类似于浪潮、华为这样的后起之秀,也有包括IBM在内的其他五大指令架构竞争对手。在过去几年中,IBM已经将服务器、代工和芯片制造等亏损项目逐步剥离,专注转型做架构授权。这样也能让更多的企业坚持用POWER架构,保持市场份额。罗睿兰也对在场人士表明了在中国市场布局新的生态系统的雄心。她表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过去都依靠进口,市场大概总价值2000亿,如果中国能够自己生产芯片,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上周,第一家中国本土公司宣布能够生产芯片,另一家公司则宣布会生产装入芯片的服务器,还有更多的公司会宣布这样类似的消息。”她说,“通过放开这个技术,我们建立了一个具有活力的中国企业组成的生态系统,为中国本土以及为国外的客户生产和设计产品,这是中国IT行业的机遇,未来对中国和IBM来说是双赢的。”她表示,新常态有三个维度:第一个指的是向价值链的上端转移;第二是把经济驱动引擎转向内需和消费;第三个是创新。“向价值链的上端移动,今天早晨,我们和李总理也探讨了。”她说。谈及创新、开放及合作,罗睿兰认为,这意味着合作的性质必须发生变化。一个公司不能只把中国当做一个制造业的基地,为国际市场生产产品,也不光是国际技术引入中国,跨国公司现在应该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发展其自身的IT技术。“我认为这是IBM一个巨大的机遇。”